北冰洋研究工作坊第四期

2021/5/19 1336 次

          2021年5月19日,我中心举办第四期北冰洋研究工作坊,郭培清教授为主讲嘉宾。



        本次讲座邀请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北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国际民间智库极地与海洋门户创始人,中俄北极论坛创始人郭培清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由我中心主任曲枫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郭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研究型思维的重要性,生活中处处都是研究思维,同学们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培养研究型思维。北极研究是一个很好的研究领域,不仅可以助力研究思维的培养,也有助于同学们的就业。

        郭老师首先介绍了北极的变化,近年来北极气温不断攀升,2018年冬季北极出现的史上高温达到2度,2020年5月北极竟出现38度高温。北极海冰的消退带来了诸多经济利益,北极航道开通,北方航道已经常态化运营。普京总统誓言,加大北方航道投资,使北极航运量2024年达到8千万吨。环北冰洋经济圈正在讨论中。在能源开发方面,由中石油、丝路基金参与的亚马尔天然气工程是世界最大LNG工程。融化的北冰洋连通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深刻影响世界地缘政治格局。


        接下来郭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的北极利益。在气候方面,北极海冰变化影响中国的气温和降水带。在科学方面,环北冰洋经济圈+“冰上丝绸之路”两大洋具备丰富的科学研究价值。在资源方面,北极地区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渔业资源。在军事方面,北极具有瞰视亚欧美三大洲强国的有利的地理位置。在战略方面,北极是外交新疆域、欧美文明腹地、亚欧整合新通道。



        在介绍北极治理的新态势时,郭老师指出,各大国纷纷出台北极战略,有无北极战略或者北极参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世界地位的标志!目前北极国家间依然在汉斯岛、北极航道等方面存在分歧。北极治理状态呈现低烈度对抗与合作并存的状态,但北极难成美俄言和之地。北极国家北欧三国,北欧五国之间存在分化。目前北极无法建立统一的框架性公约,碎片化成为事实。北极理事会的角色和功能发生变化,被虚化和架空。域外国家将争相深度介入:日韩印度新加坡欧盟英国很活跃,甚至连印尼和巴西也跃跃欲试。以航运、渔业、黑炭、科学、跨境污染、北极开发、北极原住民、北极旅游为代表的领域治理已经并将成为治理主流……
        然后,郭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的北极参与状况。早在1925年,中国就成为斯瓦尔巴条约缔约国,1999年至今中国已经进行了八次北极科考。2013年被接纳为北极理事会观察员。2015年新国家安全法正式把极地纳入国家安全范畴。2016年外交部副部长在冰岛第三届北极圈论坛大会首次将中国定义为北极利益攸关方。2018年1月,发布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冰上丝绸之路。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参与北极务实合作,建设“冰上丝绸之路”。 北极国家及其他“利益攸关方”对于中国参与北极的情况因“国”而异、因“时”而变。北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北极“军事化时代”即将来临。


         最后,郭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国内外北极战略研究的现状。国外的北极研究高峰出现在90年代以及2007年。国内的北极研究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目前国内已经建立了与北极国家进行交流的机制化学术平台,例如2012年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联合发起的中俄北极论坛;上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CNARC)等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同北欧国家联合发起的中国-北欧北极论坛;同济大学发起的中美北极论坛。目前国内的北极研究重视国际关系+国际法(海洋法)跨学科研究和学科融合;强调实地考察,国际交流十分活跃。国内的北极研究力量从南到北已经有20余家。


                                       
         相比于其他国际问题,北极问题研究仍是一片“蓝海”,研究日益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北极航道、北极渔业、北极开发和北极国际合作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期待更多的同学加入北极研究的大家庭。

上一条:北冰洋研究工作坊第三期 下一条:第三届北冰洋研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