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冰洋研究工作坊第八期

2024/3/19 76 次

  2024年1月5日下午,聊城大学北冰洋研究中心第八期工作坊在中心会议室成功举办,主题为《从太平洋到北冰洋:宗教学与心理学等视角下中华民族和美洲原住民的同根共源现象研究》。

  北冰洋研究中心特别邀请美国心理学会院士、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分校教授参议会议长、博导黎岳庭教授来现场做学术报告。工作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共有校内及各地师生近100人参会。聊城大学国际交流处张丙元处长、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风山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外交部北极事务特别代表高风大使、大连民族大学郭淑云教授、黑龙江大学唐戈教授、内蒙古社科院的塔娜研究员、黑龙江省鄂伦春学者关小云老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伟副编审、长春大学郑德教授等诸位嘉宾通过云端参会。内蒙古师范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与中心主任曲枫教授分别担任线上和线下的与谈人。

  本次工作坊由北冰洋研究中心研究员乔娟博士主持,首先对黎岳庭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其莅临表示欢迎与感谢。开场互动环节,大家热情参与,气氛热烈。随后,由黎岳庭教授进行学术报告,以“我为什么对印第安人文化感兴趣”为导入话题,开启精彩分享。黎教授在同大家互动交流中,将印第安人渊源、文化、图腾等娓娓道来,结合他丰富的学术生涯和有趣的生活经历,讲述近几年的研究成果。黎教授从以下三点阐释了华人与印第安人同根同源的重要依据:一、基因、骨骼、考古等;二、文化、风俗、语言和信仰等;三、自己第一手研究资料,包括田野调查与实验以及图腾心理学资料,接着重点论证了中国人数千年前移居美洲、华夏文化与印第安文化同根共祖的假设,论据翔实。他列举了典籍《山海经图说》记录的《海外东经》、二十四史《梁书·扶桑国传》记载的扶桑国(据说在古地图中对应今加州、墨西哥)、NaturePNA期刊、《中国巫傩史》和《图说美洲图腾》著作等文献,援引了萨满文化图腾与印第安人语言以及生理基因、牙齿等方面大量证据,从跨文化、跨学科的角度论述了印第安文明与中国古代人文明存在历史联系的证据。

  在下一环节,各位学者围绕相关主题进行了学术探讨,精彩纷呈。纳日碧力戈教授就现代民族与古代民族的概念区分、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语言文化的界限等问题发表了独特的见解与观点。纳日碧力戈教授称赞黎岳庭教授开创了新的领域,很有挑战性,希望黎教授与大家合作,将这项研究开拓得更有纵深感。曲枫教授则从对德内-叶尼赛语言学假说与考古学模式相互印证的评估研究入手,重点谈到亚美共源研究课题中所存在的挑战性,如系统性缺乏、文献资料破碎、时空框架缺乏协调、图腾概念存在误区等问题,认为黎教授的心理学分析或许是一个别具匠心的研究视角。

  唐戈教授从横向维度分析,指出黎教授的研究涉及多学科,包括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神话学。紧接着从纵向维度方面分享了一些学术观点,如对传播学派、环太平洋文化圈概念的述评,对抓鼓(萨满手持抓鼓)、圆锥形帐篷、口弦琴三个物质文化元素的分析,探讨亚美之间文化迁徙的可能性。郭淑云教授也对黎教授给予高度评价,称这项研究为其他学者提供了广阔的比较视野。高风大使代表个人,积极评价了这一领域目前的研究成果,认为众学者集中智慧,将这些问题研究清楚,具有深刻影响,对中国和国际社会在北极治理上的合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黎岳庭教授最后对北冰洋研究中心的盛情邀请以及各位专家的点评表达了诚挚谢意。第八期北冰洋研究工作坊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上一条:曲枫教授参加北海道大学“北太平洋北极研究共同体”研讨会 已经是最后一条了